首页

北京玉蝴蝶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5 09:43:08 作者:一习话丨“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” 浏览量:21079

  中新网陕西宝鸡12月10日电 (记者 阿琳娜)记者10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,2024年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,更多关于秦汉时期国家祭祀礼仪文化的细节被揭开,也证明了下站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、延续时间最长、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。

图为下站遗址全景。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

  祭祀活动作为王朝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与国泰民安和政权长久的期盼。秦汉时期的“畤祭”见证帝国的祭祀与政治演变。从秦襄公立西畤,到汉刘邦增设北畤,形成了“雍五畤”。汉武帝时期,“雍五畤”的地位被甘泉泰畤取代,直至西汉末年被废。

图为长条形祭祀坑。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

  2024年,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,全部为长条形动物牺牲坑,坑内填土及坑底皆未见器物出土。这些祭祀坑依据形制不同可分为两种。其中一种为平行排列的南北向窄长条形,主要埋藏牺牲为牛和羊,牛皆头向北,排列紧密,摆放较有序,在下站遗址历年发掘中较常见。

  另一种为宽长条形,主要埋藏牺牲为马,马无固定头向及姿势,摆放较乱,为下站遗址首次发现。结合下站遗址2020年至2023年三次发掘所清理的各类长方形动物牺牲坑、长方形车马坑及洞室祭祀坑的形制与年代,可以大致勾勒出下站遗址从春秋中期至西汉晚期,不同时期祭祀坑的年代序列。

图为“密”字陶文陶片。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

  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、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介绍,这一序列揭示了先秦祭祀文化在长达数个世纪中的连续性与发展,展现了这项祭祀活动是如何从诸侯习俗逐渐演变为国家仪式。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了文化传统的稳定性,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持久影响。

  游富祥表示,随着对下站遗址的深入挖掘,密畤的历史延续性也逐渐被梳理清晰。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,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600余年。下站遗址结构布局也颇具特色,各类祭祀坑围绕中心建筑区呈规律性分布,年代相近、类型相同的祭祀坑之间无叠压、打破关系,表明国家对畤的结构形制有严谨规划。尽管“雍五畤”在汉末被废止,但其内容却为南郊天坛祭祀所吸收,成为后来中国传统天坛祭祀的一部分,影响深远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各地多措并举保障“五一”假期新能源汽车用电需求

围绕“养好虾、养大虾”目标,潜江探索推广“四季有虾”及“虾稻共作”繁养分离养殖等新模式,提升小龙虾养殖户综合收益。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刘挺介绍,“截至2023年底,全市亩均产出大虾比例已提升至60%以上。”

中美青少年续写“乒乓友谊”(环球热点)

蒙特堪称狂热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,在中国生活的半个世纪里,他通过交易渠道收集了2500多件中国文物,其中就包括此次回归的石柱。

共绘全球治理新蓝图 共赴中拉命运与共新前景——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展望

锦州5月7日电 (记者 王景巍)“把研究搬入车间,以科技服务生产。”5月6日,辽宁工业大学举办“智汇校地企服务促振兴”辽工大赋能新质生产力博士入企行动启动仪式。现场,辽宁工业大学50余位青年博士教师组成的博士团揭榜挂帅,9个校企合作项目完成签约,合同总金额2000余万元,这些项目将助力提升地方企业科研创新水平,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赋智聚能。

好评中国·作品选登:用热爱赴山海 以卓越致青春

2019年2月,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正式发布。五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和深刻阐述,引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建设。总书记强调,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、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。一起来学习!

广西举办大型春季招聘会 逾7万人次参会

为更好盘活农村宅基地,湖南将继续探索农村住宅出租、抵押、联营等有效运营模式,在试点地区完善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农户跨集体申请宅基地的政策,不断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